王者荣耀副总裁是谁,王者荣耀负责人是谁

tamoadmin 游戏角色 2024-07-23 0
  1. 王者荣耀世界开发团队
  2. 王者荣耀主理标签是什么
  3. 王者荣耀的品牌历史或者介绍?

《王者荣耀》登顶世界上最赚的手游,是2107年,这距离它的推出,才两年的时间。自此,《王者荣耀》成为传说,一骑绝尘、遥遥领先。按照《王者荣耀》目前的发展趋势,大有成为世界上最赚的游戏之可能如果《王者荣耀》可以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游戏,那么它必将终结一个时代,也开创一个时代。它终结的是PC端游戏的时代,开创的是手机端游戏的时代。

那么,这么成功的一款游戏,到底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呢?下面,就和大家去了解《王者荣耀》开发的前世今生,以及它背后的男人。基本上每一款成功的游戏,背后都站着一个牛逼的男人。

?一、前世:《王者荣耀》其实是一款失败的游戏,差点被腾讯扔到垃圾桶里

要说明白这个事情,首先得说说腾讯的游戏工作室制度。最初腾讯有8大游戏工作室,分别是五彩石、北极光、魔方光速、量子、卧龙、天美游艺、琳琅天上。在2104年的时候,腾讯把这8大工作室整合为天美、光子、魔方、北极光4大工作室群,各自独立开发和运营。其中琳琅天上、卧龙、天美游艺整合成天美。

王者荣耀副总裁是谁,王者荣耀负责人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者荣耀》初期的开发是卧龙,当时的名字叫《英雄战绩》。卧龙被整合之后,《英雄战迹》最终归属天美。天美在成立的第二年把《英雄战迹》推出。当时《英雄战绩》和光子的《全民超神》同台竞技,但《英雄战绩》惨败,各方面的数据全面落后于《全民超神》。如此情况之下,腾讯会做出什么选择,不言而喻。

二、今生:《王者荣耀》的不放弃,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荣耀

惨败之后,天美非常的不甘心,于是天美决定把《英雄战绩》重新回炉,进行全面的整改。经过全面的考量,天美决定把之前主打的3V3和1V1放弃掉,改为5V5,PVE玩法也放弃掉,只留下PVP玩家对抗的玩法。至于英雄和皮肤,也进行全面的整改。

天美把重新整改的《英雄战绩》改名为《王者荣耀》,在2015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王者荣耀》一经推出,就开始广受欢迎,出现燎原之势。到了2017年,《王者荣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手游,每天都为腾讯创造巨额的流水。腾讯的收入这几年可以一路高涨,和《王者荣耀》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三、背后的男人:《王者荣耀》的成功,是因为背后站着一个牛逼的男人姚晓光

《王者荣耀》的成功,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提。相对小马哥、张小龙等人,这个男人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王者荣耀》的成功,他功不可没。他就是天美的负责人、腾讯的副总裁姚晓光。姚晓光在游戏界的知名度是非常高,不过在公众知名度这一块,不怎么出名,这两年才慢慢让人熟知。

姚晓光是国内最早开发网游的一批人,技术非常牛逼,眼光也非常独到。早年在盛大就职,大概在2006加入腾讯,后来成为天美的负责人。《王者荣耀》就是在他的主导之下,进行全面整改的。在此《王者荣耀》之前,姚晓光推出过不少风靡一时的游戏。但真正让姚晓光成神的是《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世界开发团队

姚晓光,腾讯公司副总裁,天美工作室群总裁。被誉为中国网***业“十大****之一”。PC端游戏代表作品包括《QQ飞车》,《御龙在天》,《逆战》等;移动端游戏代表作品包括《天天酷跑》,《天天炫斗》,《穿越火线:枪战王者》,《王者荣耀》等。

第一台电脑

姚晓光本人非常低调,网上甚至查询不到他的年龄、毕业学校,他出生在江西南昌。姚晓光从小就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对于函数语句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他刚上初三的时候,一直吵着要让父亲给他买电脑,父亲看得出来他对电脑很是痴迷,但在那个时候,电脑的价格不菲,买回来会不会太奢侈?于是他想通过考验儿子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想用电脑来学习。

通过好几次的考试和观察,父亲对儿子能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很是放心,甚至他通过自学还会用BASIC编程。于是父亲带着儿子跑了一家又一家电脑公司,不断的比较和砍价,终于在一家点买回了一台386。晓光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还是觉得当年学校只有他仅此一台电脑的事,很是有面子。是父亲的开明和支持让他奠定了游戏设计能力基础。

在这之前,姚晓光的兴趣爱好就是画画。他的思维想法很广,不限素材,在一张白纸面前,他可以涂抹出各种事物。这也成为他日后走游戏开发这条路的原因。

第一份工作

晓光的游戏启蒙应该是《暗黑破坏神》,他17岁生日那年,邀请同学去他家吃饭。饭后他让同学帮助他一起完成正在通关的一款游戏,于是众人合力,终于将最后一关通过。那一刻,于晓光内心甚是感动,他感受到了团队重要,也对《暗黑破坏神》这款游戏的画面和耐玩度感到认可。可能这就让他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游戏创作的,决定今后做出一款超过破坏神的游戏。

他以“破坏神”为原型,从中开始思考和观察,怎样才有这样的效果。当时的晓光并没有多少程序方面的经验,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下手。直到遇到一个数学很厉害的同学,在他的帮助下,编写了一个模仿“破坏神”的小样。并凭借着这个小样,他找到了游戏开发方面的第一份工作。

大学期间,他创办了游戏研发网站npc6。并和同伴陈承开发了“网络爆炸狗”游戏,委托发开的对象是现在有着数十亿身家的盛大网络CEO陈天桥。当时的盛大也只是个新成立的小公司,由于没有涉足游戏研发的能力,这个项目最后也没成功。但在这段平淡单纯的日子里,姚晓光却很是感触,兴趣既能成为了工作,也有可能变成一种压力。

王者荣耀主理标签是什么

天美L2工作室

据目前了解,《王者荣耀·世界》便是由天美L2工作室研发,团队负责人为《王者荣耀》制作人李_。2021年11月知乎网友@弱虫发出与L2团队成员聊天截图,并配文表示当时《王者荣耀·世界》团队约有四五百人。可以说,对待这款开放世界RPG产品,天美是下了血本的。

近两年,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布局愈加频繁,天美工作室也在不断招揽顶尖人才。尤其是在开放世界、3AFPS游戏领域,2022年天美更是加码加注。

根据竞核统计,截至11月11日,天美蒙特利尔工作、天美TeamKaiju工作室等引入了来自育碧、Epic、EA、微软等多个大厂近10位大拿。后者邀请到前《光环4》首席设计师ScottWarner、前EA洛杉矶工作室负责人SinjinBain、前《光环:无限》美术总监NicolasBouvier等加入。

作为国产顶流类文化IP,王者荣耀在发展自身精神谱系世界观上,不断壮大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并在创新发展中章法分明,尤其是在扩充自己的游戏世界版图方面,王者荣耀没有泛泛的为了商业利益而在游戏的世界里盲生盲长,而是十分注重游戏体系中主打原始IP与后续开发游戏间的相互补充,在不同类型游戏构建上,将王者荣耀IP丰富效能和用户体验及粘性发挥到最好。

在体系感和构造系统、可持续的IP培育和运营方***的正确理念支持下。王者荣耀将本身由游戏开始的故事是从“游戏”从MOBA的叙事模式,向传统RPG进行了延伸,让玩惯了王者荣耀的玩家,能够在明快节奏和紧凑单局时长的游戏***之余,有了一个属于王者荣耀品牌RPG游戏场景的更多选择,让王者荣耀英雄们的故事在开发的RPG世界中更好地得到伸展,让王者荣耀的游戏世界体系变得更加充盈而丰满。

为了更好地促成玩家与英雄之间的链接,游戏设计了很多符合角色性格的桥段,借助熟悉的设定,让玩家快速对这片大陆产生归属感。

在游戏中,玩家会遇到与钟无艳夺宝竞争的西施、拉着主角热血切磋的曜、对鲁班七号抱有心结的鲁班***等等,在游戏的战斗之余,通过互动塑造更立体的王者英雄,王者大陆显得更加富有生机。

另外,游戏的「大世界探索」玩法在新PV中可见一斑。今年PV中展示了地下遗迹与水下世界,预计成品将有多种地形可供探索。在两个新地图中,地下遗迹展现了充满谜团的建筑群,水下区域则拥有大面积拟真可探索洞窟,两者都具备十分丰富的地图元素可互动探索解谜。

王者荣耀的品牌历史或者介绍?

王者荣耀主要负责人。王者荣耀主理标是指为王者荣耀主要负责人。主理人并不是算一种职务,主理人的称号应该算是对立场地位差异的一种描述。一个品牌最关键就是行销、形象、联名企划与品质控管,尤其是老板同时也就是品牌关键主理人的角色。

关于《王者荣耀》发展的历史五年

2015年底《王者荣耀》首测,这是大部分人知道的这款游戏的面世时间。从百度指数上来看,经过了将近十个月的沉淀时间和攀爬期,《王者荣耀》将热度值稳固在了35W左右。从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王者荣耀》在35W左右热度大概停留了5个月时间,并于2017年初开始继续攀爬,仅仅一个半月时间爬到了55W左右热度。随后,《王者荣耀》在7月份再次攀爬到了70W左右热度。 

看起来是不到两年的短快高速爆发,但实际上《王者荣耀》的发展时间拥有五年。这五年一同见证的还有腾讯游戏的转型。

霸三国OL项目(2012-2014)

最初的《王者荣耀》是一款名为《霸三国OL》的客户端游戏,是腾讯在《英雄联盟》之后准备占领类MOBA市场的一枚重要棋子。因为吃到了《英雄联盟》的甜头,当时的腾讯对MOBA端游极其看重,在内有由原量子工作室研发的《众神争霸》和原卧龙工作室研发的《霸三国OL》,在外有代理《超神英雄》和《神之浩劫》等游戏。

和其余腾讯布局MOBA的棋子不同,2012年立项的《霸三国OL》是一个RTS游戏。传统意义上讲,RTS是MOBA的鼻祖,也意味着更难,以至于在研发当中曾经有过将多控单位的RTS重新变成简单操作的MOBA游戏的趋势。

类型选择为日后《霸三国OL》的项目转型埋下了一个伏笔。腾讯在后来解释《霸三国OL》的转型只用到了“游戏市场和用户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实际上还有对于MOBA游戏的过度看好以至于对于延伸到3D MOBA和RTS的市场也抱以同样的看好的态度,着实有些兴奋过度。

《霸三国OL》取的是4V4的对战模式,可控小兵单位,并使用了虚幻3引擎。配置方面基本上也印证了腾讯游戏的投入力度之大。游戏如今仍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到,Banner图上“游戏从此改变”即使放到现在也能感受到在2014年之前腾讯于MOBA上的野心。的最后一次公告更新是2014年的7月份。

后来在《王者荣耀》的研发中,用到了许多在《霸三国OL》中曾经发掘并使用的技术等启示,比如断线重启后的视野恢复等,也帮助《王者荣耀》能够快速渡过了最简单的立项期和转折期。根据《王者荣耀》相关负责人称,从《霸三国OL》到《王者荣耀》的发展,整个技术的架构基本没有修改。

另外,《王者荣耀》中早期英雄多为三国人物也和《霸三国OL》有关。

属于原卧龙工作室的《霸三国OL》项目基本也是在7月这个节点后没多久就停止了。值得一提的是,停止的不止是《霸三国OL》,还有“卧龙工作室”这个名字。

腾讯八大工作室重组(2014年10月)

腾讯游戏在2014年10月发布了一个“关于互动事业群组织架构调整及中层管理干部任免的决定”的全员邮件,其中主要内容是“打散原有的腾讯游戏8个自研工作室”。

外界解读这次的腾讯八大工作室重组为腾讯游戏对未来游戏市场发展的预期和重新定位:减少端游自研项目投入、大方向转移至手游。其中天美工作室的崛起正是腾讯对手游自研产品布局的野心体现,在此之前,天美工作室出品的“天天”系列手游获得了迅速增值。

也有人将腾讯游戏转型发力手游的时间点定在2013年,主要得力于“天天”系列的增值包装。

《霸三国OL》的研发团队隶属的卧龙工作室在此次调整当中并入了天美工作室。接盘卧龙工作室的天美负责人姚晓光,距离自己的标签上多一个“王者荣耀之父”仅差一年时间。

《英雄战迹》(2014年-2015年8月)

如今在网络上很难搜索到《英雄战迹》的详细介绍痕迹,在百度上搜索基本上都被归类到了《王者荣耀》。不过这个名字真实存在过短暂的十个月左右。

《英雄战迹》的研发团队基础班底是从《霸三国OL》项目过渡而来的,立项后又从其余几个工作室调用了大量有手游开发经验的程序、美术、策划和运营,最终组成了百人左右的研发团队。

这样人员数量的团队在端游时期的研发中也比较罕见,更不要说他们在一起是做一款看起来比端游小太多的手机游戏。仅从配置上,会有“需要这么豪华配置”的疑问。但实际上,他们需要抢时间。

虽然打出MOBA概念的是腾讯,但首个在手机上做MOBA的游戏公司不是腾讯。在2015年1月,一家叫上海逗屋的公司就上线了其研发的MOBA手游《自由之战》,并将“双轮盘操作”的专利进行了注册。

关于双轮盘专利的版权还有个小插曲。网易在今年获得了上海逗屋的专利授权,并将这个专利应用在了其最近推出的MOBA手游《决战平安京》中。而据了解,《王者荣耀》实际上是没有这个“双轮盘操作”专利授权的,也因此曾经闹出过一阵子是非。

《自由之战》的游戏模式早期主打的是1V1、2V2和3V3的战斗模式,从理念上是做出更加短平快的迎合碎片时间游戏。所以即使《自由之战》拥有5V5,但并不是主推模式。

这个理念也被《英雄战迹》所认同。2015年6月上线的《英雄战迹》首个内测版本中,游戏只有1V1和3V3两种对战模式,并将传统MOBA的3条路缩减到了1条路。这两个对战模式就是后来成熟的《王者荣耀》中的大乱斗和冒险模式。另一方面,《英雄战迹》沿用了RPG的成长线路,将剧情摆在了重要位置,给人物设置了升星、升级的数值成长线。

上线后《英雄战迹》立刻就遇到了严重的低反馈问题。根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当时游戏的新增用户曲线和活跃用户曲线很难看,同时关于基础体验和玩法模式上的负面反馈很多。玩家的关注点基本上都没有围绕游戏的核心“MOBA”展开,而是只关注了英雄的建模、原画等。

总体的原因在于“游戏打出核心为MOBA和游戏内容实际体现出来的东西不匹配”。首先,一味追求快节奏迎合碎片时间去简化游戏的MOBA策略性,就将人物战斗的格斗和动作性突出了出来策略性降低,动作性增强,游戏就从MOBA变成了一个见面就干的动作游戏。其次,到底是做局局同起点的MOBA还是让玩家自行进行数值培养的RPG成长,这在《英雄战迹》中出现了定位和策划的矛盾点。

以上的原因则造成了预期的MOBA用户并不能很好地进入并接受《英雄战迹》。

于是,《英雄战迹》在8月份第二个测试版本表现不好后就迅速被否了。

以《王者荣耀》之名(2015年8月-2015年10月)

从《英雄战迹》被否到《王者荣耀》首测,中间只相隔了两个月时间。在这两个月时间里,经历了更名、刷新品牌、修改游戏内核、跑掉冗余内容、重新划分架构重点等多个节点。基本上,除了美术等和基础技术架构是从《英雄战迹》上过渡而来之外,所有的东西都被换了一遍。

早期《英雄战迹》的引导页面,和现在《王者荣耀》非常相似,妲己也延续下来

核心更换点可以从我们现在查到的《英雄战迹》和《王者荣耀》不同的定位口号看出来。《英雄战迹》时期的口号为“MOBA第一真竞技手游”,而《王者荣耀》一直沿用至今的口号是“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

《王者荣耀》在《英雄战迹》的基础上,增加了5V5的实时对战模式,将冒险模式和大乱斗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弱化并实时加入模式当中作为玩法。同时将原有数值成长体系从实时对战模式当中完全剔除了,并将游戏中的天赋模式修改成了装备模式。

最终,以《王者荣耀》之名出现的原《英雄战迹》正式变成了“未打着LOL手游旗号却就是”的MOBA手游。

周期两个月的重新定位,无论怎么去做隔离,也无法摆脱和《英雄联盟》的关系。是《英雄联盟》带来全民MOBA的新十年,也是《英雄联盟》对低年龄层的渗入导致“MOBA”一词被狭义地认为等同于“5V5推塔游戏”,后者直指了这两个月《英雄战迹》到《王者荣耀》的品牌变化原因,并解释了为何《英雄战迹》会失败。

从全民LOL到全民王者荣耀(2015年10月至今)

如果要寻找《王者荣耀》真正火起来的节点,这个时间是2016年的7月。距离它上线时间有将近十个月之久。

为什么说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才真正现象级?有多个数据,腾讯Q3的财报突然爆表、股价随之暴涨,《王者荣耀》联赛KPL正式开始,游戏的社交媒介性在下半年跻身一线,《王者荣耀》的活跃在线人数达到5000万随后突破8000万。

《王者荣耀》KPL联赛***了LOL联赛的模式和热度

那2016年7月之前的这十个月,《王者荣耀》为什么没有表现突出?在和一些同行交流的时候,我经常将这十个月称作“对2个月陡然扭转的修复期”。

没有一款产品是能够只用两个月时间就能完成所有环节并成为爆款的,这是定律。放到《王者荣耀》身上,过度神话其“2个月做成现象级”只是腾讯游戏对外营销和自我增值的噱头。

在我看来,《王者荣耀》的那两个月只是一个定位的转折期,在此之前的《霸三国OL》和《英雄战迹》是立项准备期,而后面的这四平八稳的十个月则是对两个月转折中只做到改变却未完善的内容体系进行修复的时间。

《王者荣耀》的地图、数值、英雄、排位等体系在这十个月内都在不停的进行外网测试和修改。举个例子,早期的排位体系为X连胜送一星,后来改为X连胜送XX积分的积分攒星体系,将排位的层次感和玩家之间的能力距离感明确化。这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以,如果要准确地掐《王者荣耀》从准备到成熟的整个周期,我认为是缩到最短也是从2014年10月(《英雄战迹》项目准备)开始到2016年6月的为期1年零8个月。如果要延伸到技术累积等,还要算上《霸三国OL》的整个周期。

2016年下半年开始,KPL联赛正式推出,各家俱乐部和培养的主播借助全民社交化的媒体时代将这个更短、更快的MOBA游戏带上了现象级手游的王座。

嗨氏等有俱乐部背景过的《王者荣耀》主播通过直播等将《王者荣耀》推到了高峰

这是形式上的推波助澜,还有UGC方面。

由玩家自创的《王者荣耀》话题内容(处CP、背景故事、英雄角色)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朋友圈热闻、今日头条等多个渗透和覆盖面广泛的媒体上。甚至,由游戏和未成年人之间产生的交集也让传统媒体开始关注这款游戏。

以王者荣耀为中心点诞生的KOL逐渐增加,关注量颇高

基本上,发展到2017年初的《王者荣耀》已经无惧于任何渠道对其有任何下架的行为。它已经从内至外形成了自传播的强大能力,摆脱了渠道定产品生死的手游推广定论。

补充一些额外的东西

有人将《王者荣耀》定位成第三个十年,我不认为它是,这又是一个过度神话。《王者荣耀》的出现是将由《DOTA2》和《英雄联盟》带来的网络游戏第二个黄金十年MOBA进行了补充。如今,《英雄联盟》和《DOTA2》已经表现出来相应地在人口红利增长上的疲态,将近五年的沉淀已经将游戏本身的内容消耗的差不多了,很难再有爆发点。而《王者荣耀》则是将MOBA进行了更快和更便捷化,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延长了MOBA类型在五年就呈现疲态情况下对下个五年的接棒。

关于《王者荣耀》的负面。很容易理解,在经过了一年多的野蛮生长期,《王者荣耀》逐步建立了自身完整的“自内容+UGC+自传播+”的体系。这个时期,《王者荣耀》在疯狂地利用不停发现的优势扩张,这和我国建国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扩张发展下所带来的空气等污染问题一样,它根本就没去考虑这些负面。由此,负面的积攒在2017年初达到爆发期,好在腾讯及时做了止损和完善。

玩家可以自由贬低《王者荣耀》,它确实存在涉嫌抄袭的问题,这里面相关牵涉方也很复杂,比如拳头公司,它是腾讯子公司,怎么去双方讨论《王者荣耀》抄袭《英雄联盟》,也许内部本身就默认了。但我想说,同时《王者荣耀》的团队值得敬佩。在腾讯内部同期做MOBA手游的还有一款叫《全民超神》的游戏,两个团队的产品同一天开启测试,而《全民超神》当时完胜。而在出现问题之后,《王者荣耀》团队迅速自查和做出改变,最终完胜《全民超神》。